到2009年Intel就进入32nm时代了,然后2010年又出了个叫Sandy Bridge的处理器,用的还是32nm工艺。
这货其实是Nehalem的升级版,从45nm做到了32nm,核心数最多能上到8核,L2缓存还是512KB,但L3直接干到了16MB。
最牛的是它加入了AVX指令集(以前叫VSSE),这个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强,堪比当年Pentium III上第一次搞SSE。
Sandy Bridge是用Intel第二代32nm HKMG工艺做的,现在看到的是B2步进的工程样品,插槽是LGA1155,基础频率2.5GHz,外频100MHz(之前的Nehalem和Westmere都是133MHz),倍频25x。
缓存方面,L1是8路256KB,L2是8路4×256KB,L3是12路6MB(比Nehalem还小一点)。
集成的是Intel第六代核显,支持超线程、AES-NI还有AVX指令集。AES-NI新增了7条指令,专门用来加速加解密操作,而AVX主要就是提升浮点运算能力,对日常应用和工程计算都有帮助。
这货其实是Nehalem的升级版,从45nm做到了32nm,核心数最多能上到8核,L2缓存还是512KB,但L3直接干到了16MB。
最牛的是它加入了AVX指令集(以前叫VSSE),这个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强,堪比当年Pentium III上第一次搞SSE。
Sandy Bridge是用Intel第二代32nm HKMG工艺做的,现在看到的是B2步进的工程样品,插槽是LGA1155,基础频率2.5GHz,外频100MHz(之前的Nehalem和Westmere都是133MHz),倍频25x。
缓存方面,L1是8路256KB,L2是8路4×256KB,L3是12路6MB(比Nehalem还小一点)。
集成的是Intel第六代核显,支持超线程、AES-NI还有AVX指令集。AES-NI新增了7条指令,专门用来加速加解密操作,而AVX主要就是提升浮点运算能力,对日常应用和工程计算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