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调好多参数来改3D视图的效果,比标大小啊、标签啥的,还有坐标格式这些。设置的地方跟Overview Map在一个界面里,点菜单里的「Tools」→「Options」就能看到,进去之后选「3D View」这个标签页,像这样:
动手调之前得注意一下,这些参数越高对电脑要求也越高,所以别光顾着效果好不顾电脑吃不吃得消。具体有这些参数:
Detail Area:这个是控制3D视图里高清卫星图显示范围的,单位是像素。数值越高,高清区域越大。一般默认是Medium(512x512),这个值会根据你显卡性能自动调整。
1、模糊区域
2、高清区域
Texture colors:颜色显示数量,想要真实色彩的话最好用32位色。
Anisotropic filtering:这个叫各向异性过滤,是一种提升画面细节的技术,尤其在把视角放平的时候特别明显。不过这功能挺吃显卡的,至少要32MB独立缓存以上才行,还会拖慢GE的速度,默认是关着的。
Labels/icon size:控制3D视图里图标和标签的大小,要是某个地方图标太多太挤,建议调成Small,能多显示点内容。
Graphics mode:这个是设置Google Earth 3D视图的渲染模式,Windows支持OpenGL和DirectX两种,Linux和Mac就只有OpenGL。因为OpenGL兼容性更好,所以默认就是它。Windows用户打开GE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推荐最佳模式。如果你想换模式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这里直接改,还有一种是先把GE关掉,然后从开始菜单 → 所有程序 → Google Earth 里选Start Google Earth with OpenGL或者Start Google Earth with DirectX就行了。
动手调之前得注意一下,这些参数越高对电脑要求也越高,所以别光顾着效果好不顾电脑吃不吃得消。具体有这些参数:
Detail Area:这个是控制3D视图里高清卫星图显示范围的,单位是像素。数值越高,高清区域越大。一般默认是Medium(512x512),这个值会根据你显卡性能自动调整。
1、模糊区域
2、高清区域
Texture colors:颜色显示数量,想要真实色彩的话最好用32位色。
Anisotropic filtering:这个叫各向异性过滤,是一种提升画面细节的技术,尤其在把视角放平的时候特别明显。不过这功能挺吃显卡的,至少要32MB独立缓存以上才行,还会拖慢GE的速度,默认是关着的。
Labels/icon size:控制3D视图里图标和标签的大小,要是某个地方图标太多太挤,建议调成Small,能多显示点内容。
Graphics mode:这个是设置Google Earth 3D视图的渲染模式,Windows支持OpenGL和DirectX两种,Linux和Mac就只有OpenGL。因为OpenGL兼容性更好,所以默认就是它。Windows用户打开GE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推荐最佳模式。如果你想换模式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这里直接改,还有一种是先把GE关掉,然后从开始菜单 → 所有程序 → Google Earth 里选Start Google Earth with OpenGL或者Start Google Earth with DirectX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