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新认识(经过去年的大规模金融海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场危机的成因、特征和影响)
去年的大规模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开始。进入2009年,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去杠杆化进程将继续,将成为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这次危机和衰退是一次最好的教材,从中可以获取经验和启示,并变得更聪明、更理性。
此次危机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震荡,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震荡中,供求失衡是导致价格信号滞后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价格信号释放是一个持续、放大并收敛于某个点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边际和均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观察和预测经济周期走势,并采取相应策略。当然,在判断拐点时会相对困难。
此次危机是一场典型的结构性震荡。起因是美国次级债务问题,但根源在于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金融机构在自由放任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下过度使用杠杆,产生了大量高风险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而金融监管不力,使得这种危机向全球扩散,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
近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其增长模式以高储蓄、低消费为主。与美国互补结构形成全球贸易逆差主体。同时,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向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和向全球提供支撑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同时,美国消费市场也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支持。
然而,在这个互补结构中,“非稳态均衡”现象也大大放大了各自失衡度。双方积累的巨额贸易逆差和顺差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持续地改变世界格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第一,尽管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是打破国界,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平衡,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复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个经济体,特别是大经济体自身的平衡至关重要。
第二,中国作为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出口依赖度较高(约占GDP总额40%)、产业结构主要以低端加工业为主、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以及正在经历城镇化进程等压力。
第三,在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震荡中,“均衡”意味着双方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才能实现新的平衡。其中包含了对消费和储蓄需求、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
此次金融海啸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加快了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
其次,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必须加强内部改革和调整以减少对外出口依赖,并增加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然而,在短期内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最后,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都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
去年的大规模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开始。进入2009年,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去杠杆化进程将继续,将成为市场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这次危机和衰退是一次最好的教材,从中可以获取经验和启示,并变得更聪明、更理性。
此次危机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震荡,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震荡中,供求失衡是导致价格信号滞后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价格信号释放是一个持续、放大并收敛于某个点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边际和均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观察和预测经济周期走势,并采取相应策略。当然,在判断拐点时会相对困难。
此次危机是一场典型的结构性震荡。起因是美国次级债务问题,但根源在于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金融机构在自由放任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下过度使用杠杆,产生了大量高风险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而金融监管不力,使得这种危机向全球扩散,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
近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其增长模式以高储蓄、低消费为主。与美国互补结构形成全球贸易逆差主体。同时,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向美国提供廉价商品和向全球提供支撑经济增长所需资金的同时,美国消费市场也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支持。
然而,在这个互补结构中,“非稳态均衡”现象也大大放大了各自失衡度。双方积累的巨额贸易逆差和顺差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并持续地改变世界格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第一,尽管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是打破国界,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平衡,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复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个经济体,特别是大经济体自身的平衡至关重要。
第二,中国作为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出口依赖度较高(约占GDP总额40%)、产业结构主要以低端加工业为主、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以及正在经历城镇化进程等压力。
第三,在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震荡中,“均衡”意味着双方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才能实现新的平衡。其中包含了对消费和储蓄需求、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
此次金融海啸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化进程加快了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
其次,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必须加强内部改革和调整以减少对外出口依赖,并增加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然而,在短期内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最后,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都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并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