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四川汶川等地方的地震及甘肃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查看了关于灾害发生的原因,可是我还有一些想法一定要说。不知道有多少人赵迫提必映获振科沉注意到其实在四川地震的前几年,云南等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地震,由于破坏不大不任减并没有引起重视。一直到四川地震,然后甘肃泥石流。
我以前偶然读过一篇科普文章,是介绍一些在岩层的作用力下高度缓慢增长的山体(比如喜马拉雅山脉)最终会形成什么形态。一种情况是增长的山体因为底部成受不了巨大压力而产生崩塌导致山体的高度不会过高。当时我曾想到如果喜马拉雅山会因为山体过高而发生崩塌,那后果不是很严重?当时觉的这个想法太可笑,很快就忘记了。直到四川地震,我才在偶然间重拾这段记忆。又回想起前几年云南发生了好几起小型地震,心想那些国家科学院的地理学家们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将云南地震和四川地震联系起来。还有我清楚的记得“斜向成脊,背向成谷”是在高中地理就出现过的词语,可是地理学家们却只解释地煤后乐行利践着层原因,对板块的断裂视而不见掉打束调误印李个富端益。让我们把时间提前一点,把视角放大一点来看——青藏高原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挤压形成的,其内边缘就在祁连——昆仑山一线,而外边缘就处于云南,四川,甘肃,新疆一带。前几年云南的一些小型地震和后来的四川地震很可能就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下,不断增长的喜马拉雅山开始坍塌的结果。之后日本发生的地震,又之后亚欧板块周围的火山开始喷发,这恰恰是亚欧板块断折的现象,而不是某些专家说的所谓“进入了火山多发期”。尤其当陆潮(相对于海潮的一种说法)恰好经过甘肃时,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大大增加。而验证这点也容易,相关部门通过卫星验证一下珠穆朗马峰的高度和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是否发生的明显变化就可以推测出亚欧板块的折断程度来。
如果是这样,我真的械心皇粒许纪坏低准春希望国家科学院的地理学家们认真的研究一下前些年发生在云南等地的地震,得出一个大体的规律或者模式——当青藏高原周边(比如孟加拉,苏丹等)或其他正在增长的山体附近再次发生小型地震时,是否需要做好面对大型地震的准备。而不是在地震发生后,再来分析发生地震的原因!